当前位置: 首页 > 成功案例

【中国榜样】选矿六院士

发布时间: 2024-03-06 发布人:成功案例

 

  男,汉族,1934年出生于辽宁省锦县(现凌海市),党员,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(现中南大学)。

  王淀佐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矿物工程学家,曾任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、校长、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、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总经理高级学术顾问、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、选矿学术委员会主委、国际矿物加工理事会主席等。是第八届、第九届、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。现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,博士生导师;中南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
  王淀佐教授长期从事选矿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,在矿物加工浮选理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。他所创立的浮选化学理论已成为现代浮选理论的基础,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未来浮选科技发展的方向。在生物冶金技术,铝土矿浮选脱硅技术方面也卓有成就。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,撰写10余部著作。他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、国家自然科学奖、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、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和国家优秀教材奖等多项奖励,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。

  王淀佐教授1990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,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,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,2006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。2010年获国际矿物加工理事会授予的卓越科学贡献的“终身成就奖”。

  男,浙江杭州人。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1995年,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(资深院士)。

  195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采矿系选矿组,1958~1960年由国家派往苏联莫斯科矿业学院进修。五十多年来他致力于选矿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研究和开发,是我国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。1995年,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(资深院士)。2010年,陈清如院士荣获第16届国际选煤大会“终身成就奖”和“美国肯塔基上校奖”。

  他建立了“粒群透筛概率”的筛分理论,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煤用概率分级筛。建立了“空气重介稳态流化”的选矿理论,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座高效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厂。主持完成科研项目50多项,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、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等省、部级以上奖励12项。获得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及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,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现为中南大学名誉教授,河南理工大学、安徽理工大学、太原理工大学、黑龙江科技学院兼职教授,兼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高级顾问、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、中国煤炭学会名誉理事、《Particul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》(USA)、《煤炭学报》、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》编委等职。获得中国及美国专利19项,出版论著11部,发表论文180余篇,被SCI、EI收录80余篇。

  1956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选矿系,1956年分配至长沙矿冶研究院工作,教授级高工、博士生导师,同时兼任中国稀土学会理事、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学会理事,中国矿业联合会高级顾问,中国钢铁协会矿山技术委员会顾问。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现任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,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,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。

  余永富院士长期从事铁矿石、大型多金属共生矿、稀土稀有金属矿及铜、钴、硫化矿选矿研究,先后取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十余项。在武钢大冶混合型(磁铁矿、赤铁矿、菱铁矿)铁矿石选矿新工艺新设备研究,包头白云鄂博大型多金属矿弱磁-强磁-浮选回收铁、稀土矿物选矿新工艺研究,包头白云鄂博铌资源开发利用,河南舞阳铁矿及首钢秘鲁铁矿(南美洲)等选矿研究工作中,创造性地解决了选矿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。

  2000年后余永富院士针对我国铁矿山铁精矿质量差,影响高炉炼铁效益的现状,在我国首次提出“提铁降硅”和“铁前成本一体核算”的新思想以及“铁精矿质量主要评价体系”。使我国铁矿山选矿出现了新局面,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。在全国各钢铁企业和矿山的广泛推广应用,系统地解决了长期困惑我国铁精矿的质量上的问题,对于全方面提升我国铁矿山和炼铁行业经济效益,推动炼铁原料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
  余永富院士在1985-1997年间,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,二等奖2项,冶金部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,省部级奖6项,其中“包头白云鄂博大型多金属矿弱磁-强磁-浮选回收铁、稀土矿物选矿新工艺研究”1992年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;“鞍山贫赤(磁)铁矿选矿新工艺新药剂新设备研究及工程应用”获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;“鞍山贫赤(磁)铁矿选矿新工艺新药剂新设备研究及工程应用”获2003年度冶金科学技术进步(冶金部)特等奖。1986年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,并获全国总工会全国“五一劳动奖章”,1989年被评为湖南省特等劳动模范,被国务院授予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称号。

  1944年生于黑龙江省饶河县,山东省东平县人。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
  196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,1981年毕业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,获硕士学位。曾任新疆可可托海选矿厂副厂长、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,1988年2月一2007年2月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院长,现任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,中国有色金属工业 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矿业联合会高级资政,选矿委员会主任,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选矿学术委员会主任。

  长期从事复杂多金属矿石选矿工艺和浮选理论研究,在钨铋钼、铅锌、铜镍、锂铍钽铌等复杂多金属矿选矿领域做出重要贡献。领导并参加柿竹园十年国家科技攻关全过程,采用主干全浮流程和自主工业开发的高效螯合捕收剂,攻克黑白钨和硫化矿物及多种含钙矿物浮选分离的难题,使我国独创的钨铋钼复杂矿选矿新技术柿竹园法获得成功,是世界钨选矿技术的重大突破。利用矿物等可浮原理首创异步混选法并在工业推广应用;铅锌浮选分离技术有多项创新推动我们国家铅锌选矿技术进步。电化学控制浮选工程化研究获优秀成果。低锂矿石浮选新工艺的创新使生产指标国内外领先。率先工业浮选铍精矿和引进惯性圆锥破碎机开发均获成功。领导研制成功BK301捕收剂填补国内空白并在国内外选厂应用。关于硅酸盐矿物浮选的晶体化学原理的研究获重要成果,出版学术专著一部。编写大型专业书3部。获国家二等奖3项;发明专利4项;发表论文120余篇;培养博士研究生38名,已毕业22人。

  1983年6月本科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选矿工程专业,198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硕士学位,199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校区)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。历任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化工系副主任、化工学院院长,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,2013年6月任郑州大学校长、党委副书记。

  刘炯天2009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化工、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,是我国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知名学者、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、国家“973计划”项目首席科学家、国家“863计划”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固体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主题专家组召集人,兼任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主任、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、教育部矿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、中国科协委员、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。

  刘炯天长期从事微泡柱分选与洁净煤技术研究,提出了旋流-静态微泡分离方法,发明了微泡柱分选设备与工艺,开辟了我国微细柱分选技术体系,开发了煤脱硫与深度降灰工艺,建立了我国第一座超净煤制备厂与废弃煤泥利用工程。同时,他还开发了矿物柱分选设备与短流程工艺,把柱分选技术应用于矿物分选,发明了矿物凝聚剂净水方法,实现难沉降煤泥水的高效循环利用,为煤炭分选与洁净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
  刘炯天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“863计划项目”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、国家重点技术推广项目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“973计划”项目20余项,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。其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4项,授权专利20余项;主编教材4部(其中国家重点规划教材1部),主持国家精品课程整改与省优秀课程建设各1门。

  刘炯天先后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全国模范教师、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、中国青年科技奖、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、国家级教学团队(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主干课教学团队)带头人、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、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大奖、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、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、江苏省教学名师、江苏省“十大”杰出专利发明人、江苏省“十大”杰出青年、江苏省“333高层次人次培养工程”首批中青年首席科学家、“青蓝工程”科学技术创新团队(高效的流态化清洁煤理论与技术)团队首席专家、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、江苏省高校优秀员标兵等多项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。

  男,汉族,1949年出生,广东省梅州市人,党员。2011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
  1987年9月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,获博士学位,是我国第一位自行培养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博士生。

  邱冠周教授是著名的矿物工程学家,曾任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、中南大学副校长,现任中南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
  邱冠周教授长期致力于我国低品位、复杂难处理金属矿产资源加工利用研究,在细粒及硫化矿物浮选分离和铁矿直接还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,特别是在低品位硫化矿的生物冶金方面做出突出贡献,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。发表了97多篇科技论文和5部专著,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,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,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,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;2003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,2004年、2009年连续两次担任生物冶金领域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,担任2011年第19届国际生物冶金大会主席,并被推选为国际生物冶金学会副会长。

最新资讯

扫码获取最新资讯

版权所有:鼎盛app官方网站|鼎盛最新APP链接 豫ICP备2021008316号-1 技术支持:网站地图